【开栏语】中医之妙,如繁星璀璨,于细微处见真章,于疑难中显神奇。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“全国优秀基层名中医”常振森主任医师深耕中医领域多年,以精湛医术与独特诊疗思路,为众多患者排忧解难。2022年5月,常振森主任医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,是当年济宁市唯一一位入选专家,其传承工作室落户我院。自工作室成立以来,成员们整理、继承和推广常振森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,探索中医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,致力于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,建立一支传承与发扬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的人才梯队。
即日起,医院宣传科联合常振森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推出专题栏目“常振森工作室经典医案”,将连续在微信公众号上刊发该工作室在临床实践中的经典医案,展示各类病症诊疗过程,从疾病初现到辨证论治,再到康复转归,步步剖析。希望通过这些案例,让广大读者领略中医智慧,加强中医药文化的活态传承,为同行提供交流借鉴契机,更让大众感受中医魅力与价值!
医案介绍
患者周某某,49 岁,出租车司机。因“入睡困难 1 年余,近 1 月加剧”前来就诊。长期饱受失眠折磨,每晚仅能睡二至三小时,且多梦,伴有自汗、乏力、心烦口苦、后背发僵等症。虽四处求医,遍服西药,疗效欠佳,遂来我院寻求中医诊疗。
患者当时的症状为,入睡艰难、多梦,自汗乏力显著,心烦口苦,咽喉不适,腰酸背痛。舌象为舌淡红、苔白微腻,脉象呈现寸脉浮、尺脉弱。中医诊断其为不寐,病机属阳不入阴。追溯其出生于 1975 年 6 月 8 日,彼时阳明燥金司天,少阴君火在泉,出生于三之气,阳明燥金加临少阳相火;而就诊时为甲辰土年终之气,太阳寒水司天,太阴湿土在泉,终之气太阴湿土加临太阳寒水。病情加重期在五之气,少阴君火加临阳明燥金,火盛克金,二火相并,虚火上炎。就诊时,患者久居温室,形成“至而未至”的气候状态,加之自身上热下寒、虚火燔炎的体质,天、人、邪三因共同致病,致使虚火不降,近 1 月失眠愈发严重。
治疗方案选用陈士铎《辨证录》中的引火汤,及郑钦安《医理真传》里的潜阳封髓丹,同时结合顾植山老师的开阖枢理论,施予龙砂六气开阖针法:开太阴、降阳明、调少阴枢机,并配合引火针。针刺后,患者即刻感觉身体轻松,后背僵硬感缓解,且伴有困意。二诊时,患者表示针药联用后,自汗明显减少,睡眠改善,后背僵硬减轻,强烈要求继续通过针药并用巩固疗效。
中医思维为疾病认知开辟独特路径,五运六气思维更是开启中医宝库的关键密钥。中医运气思维仿若大道,针刺与方药则是具体践行方法,二者皆遵循自然之道。运气思维即在特定运气时段精准把握病机,据此运用的方剂便是“运气方”。常规辨证时,依据症状用药;当无证可辨或脉证不符时,凭借运气思维运用经方、时方,往往能取得如桴鼓相应般的疗效。六气针法在临床应用中简便易行,依据开阖枢理论把握病机,选经施针,常常能迅速起效。
作者简介
付春红,脑病科二区主治中医师,硕士研究生,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常振森传承工作室成员,济宁市中医药人才“金银花”项目中青年骨干人才。学术上传承名老中医常振森的指导思想,治病注重人体气化作用,以人体圆运动、一气周流、运气学说、六经辨证论治、温阳益肾等理论为依据。擅长脑梗死、头痛、失眠、虚劳病、自汗、脾胃病、咳嗽、乏力及气血不足、虚寒性疾病的中医调理。